一次別開生面的勞動實踐
金秋時節,碩果累累。為貫徹落實勞動教育,讓學生了解家鄉的特色農業,向建設新農村的先進人物學習,10月23日,威實外國際部的學子們走進文登西字城村的標準化獼猴桃生產基地,在老黨員李秀德老人的帶領下,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勞動實踐課。
榜樣的力量
當日,師生們來到文登營鎮西字城村,老黨員李秀德帶領大家參觀了獼猴桃種植基地。李秀德爺爺一直強調要在紅旗下給同學們講解,于是師生們跟著爺爺來到處在半山坡的紅旗下。抬頭仰望這抹鮮紅色,在藍天白云、綠水青山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炫目耀眼。在李秀德爺爺的身上,同學們不僅學到了與獼猴桃種植的相關知識,還被他深深地愛國精神所感動。
李爺爺給同學們細心講解了在南方所學習研究的獼猴桃種植技術是如何被他靈活運用到北方的。據他介紹,威海位于膠東半島的最東端,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四季變化和季風進退都較明顯,與同緯度的內陸地區相比,具有雨水豐富、氣候溫和的特點。并且,由于海洋的調節作用,這里春冷、夏涼、秋暖、冬溫,晝夜溫差小、無霜期長,這也是為什么能夠成功在威海地區種植獼猴桃的原因。
情滿鄉山的老黨員
李秀德老人是文登營鎮西字城村原黨支部書記,更是一位情滿鄉山的老黨員。1983年,李秀德開始引種獼猴桃,經過三十多年的引種、試驗、改良,最終成功讓獼猴桃這種亞熱帶水果在文登“安家落戶”。2011年,李秀德又牽頭成立了文登區秀德獼猴桃專業合作社,在李秀德老人的帶領下,現如今獼猴桃已經成為西字城村的富民產業。
李秀德老人對獼猴桃種植的初衷源于他扎根家鄉、帶富一方的夢想,更源于一個共產黨員服務基層、服務農村的使命和擔當。置身于綠水青山中,看著枝頭累累的碩果,同學們矗立在國旗下,認真聽著爺爺的悉心教導,感受到了李爺爺當年種植獼猴桃的初衷,以及其中的艱辛困難。
勞動的魅力
講解結束后,李秀德老人又帶領師生們來到獼猴桃果園,讓大家親自體驗勞動采摘的樂趣。有的負責采摘,有的負責運輸,果園里一派忙碌的景象。采摘過程中要會辨別果實的成熟度,掌握正確方法,不可損傷獼猴桃枝干……別看簡單的采摘勞動,也有不少學問呢!
翠香的橢圓,果皮薄如蟬翼,果肉如翡翠般耀眼,品嘗著剛從樹上采摘下來的獼猴桃,一股油然的敬意也在我們心中流淌起來。李爺爺克服千辛萬苦,盡自己所能為建設美麗家鄉做貢獻,他的這種精神,值得每個人學習與尊敬。
豐收的意義在于
人們一年來的付出都得到了回報,
這漫山遍野的精靈果們對于果農們來說
是不可替代的喜悅與付出。
懂得珍惜,尊重勞動
青春,才會在收獲的田野里熠熠生輝!